谁有凌宇的《从<边城>到<长河>》这篇文章啊?急用,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09:33:19
原载于《花城》1981年第二期
注意!作者是凌宇,此文章原载于《花城》1981年第二期。我要的是正确、完整的原著

从<边城>到<长河
每次提起笔来写沈从文的时候,“家园”的概念总是在我的头脑中忽闪忽闪。“家园”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的一个词。每次提起家园,我就想起年少时候的冬日,许多人围着火炉坐着,一块炕布搭在无数双手伸出来组成的圆圈上,而我则在人堆里穿来穿去,在大人身上爬来爬去。不管屋外的寒风是怎样的凛冽,飞雪是如何的猖狂,我依然在亲人们的身边转来转去,从未感到一丝寒意。
我不知道沈从文为什么想起了写作,或许是北方的寒意太重?1924年,沈从文怀着对新世界的憧憬离开湘西来到北京,渴望投入这座古城的怀抱。满以为到达黄金之地的沈从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热情满腔换来的是横眉冷对:手上没有文凭,他进不了大学的课堂;囊中空无一文,他付不起房租,街上的摩登男女投来鄙夷的目光,寒风也放肆地扑打着他的门窗。沈从文失望了,不满而且愤懑了。但是势利并没有因他的失望不满愤懑而对他发生任何的改变。沈从文是真正的感觉到了:这里的冬天确实很寒冷。
或许是因为寒气逼人,沈从文开始怀念起那生他养他的湘西沅水流域了:峭壁上古老的山歌、弯弯曲曲的河流、美丽的白塔、古老的渡船、颇通人性的黄狗、绒线铺里的小女孩……他甚至可以看火辣辣的日头直通通地晒在纤夫油亮的古铜色的脊背上,温暖得灼人。或许,对儿时趣事的真切回忆,对湘西生活的细细感悟,能让他在这个冬日里的他乡闻到一点熟悉的气息。或许这些,可以为他减去一丝丝寒意,甚至可以给他热量去应付城市的冰凉目光……
这些回忆使得沈从文的脑中不只是有了冰凉的清醒,也有了温暖的热忱。关于沅水流域的美好记忆和城市的并不美好的记忆一齐涌现在脑海。他太需要一些温暖的记忆来保持他体内的温度了。在那些寒冷的日子里,在城市人冰凉的目光中,沈从文开始了对湘西满怀深情的叙述。笨拙而独特的叙述方式,舒缓从容的叙述节奏,真切而又含蓄的抒情姿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一种清新的面貌。代表作《边城》,完成了他对湘西人那种优美、自然、健康而不悖乎人性形式的美的礼赞,也使得默默无闻的沈从文一举成名,不但成了大学讲堂里的教师,而且成了名噪一时的《京报》的主编。
每次读《边城》,我都唏嘘不已。在翠翠与傩送、天宝三人之间朦胧的情感纠葛背后,我隐隐读到了一丝无法抹去的淡淡的悲哀。我甚至以为,这悲哀才是沈从文真正想要表达的。当在城市中站